烏鬼

Stories We Tell To Scare Ourselves With

2019 / 01 / 26 Sat.

2019 / 04 / 14 Sun.

10:00 - 18:00

  • 策展人

    Curator

    黃漢沖 Jason Wee

  • 協同策展人

    Co-Curator

    黃香凝 Anita Hsiang-Ning Huang

About 展覽介紹

「烏鬼,番國名,紅毛奴也。其人遍體純黑,入水不沉, 走海面若如平地。」_《臺灣志略》(1738) 恐懼驅動著人類最根本的直覺,有其驅動性,它能誘發腦內啡的產生,也使人類因對防衛和安全的需求,得以劃分出領地邊界的內外範圍。人們在面對未知與潛在危機時,常將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幻化成各種魑魅魍魎的傳說,區隔出人域與鬼域的模糊地理。鬼魅也常用於指稱外來者、蠻夷等非我族類,如「烏鬼」被指稱為16、17世紀跟隨歐洲殖民者來台的東南亞奴工、鄭氏王朝的印尼班達島奴兵、被荷軍滅族的小琉球原住民、非洲黑奴等。從這個角度切入,鬼魅可說是不斷出没在東南亞的口傳故事、藝術和影像脈絡之中,因為它幫助我們形成對「自我」的認知,它化身為外來者的身影與侵略性的物種等,隨著不同的目的與心理機制,在無數人口中不斷變異,幻化成形。 「極端政治理念的闇影」不再只能徘徊於政治場域的邊緣,它已成為其中心議題。這類鬼影幢幢的東西,猶如在某個遙遠的過去之邊緣、在當下事件的之外,向我們頻頻招手,而這些鬼魅所揭示的正是我們日常生活行為及習慣中,潛在而延續的帝國邏輯及傾向,殖民仍在發生,它並不只是歷史。同時,也因為我們此刻的存在,尚未脫離殖民的遺緒,我們之所以能夠理所當然地活在現代,正是因為我們自認已將過去抛諸腦後。「烏鬼」這個展覽之中的魑魅魍魎,除了無腳鬼、食人虎、偽神祇,也包含了時代的他者,如外來者、移民、異教徒、酷兒、甚至是不可見與失能的被統治者,以及未完的意志與遺願。 我們活在這個生人世界,不僅僅被過往的魅影糾纒著,它同時也是個更為蠻荒的場域,充斥著前殖民時期古老的鬼魅和仍然埋藏在當下的未來幽魂,在這樣的時刻,人和非人之間的區別—包含那些自然的、獸類的、技術的—都混合成一道衍生性的綜合光譜。然而,我們對非人的恐懼會自我調節,並且因理性知識而緩和,抑或演變成更嚴重的恐慌?究竟是誰指出了這些闇影?未來的鬼魅故事為何?而「我們」又將成為什麼? “Wugui (literally dark ghosts)*. Name of the indigenous country and slaves of the Dutch. This race has extremely black skin. They do not sink in water and can walk on the water surface as if were on land.” _ An Official Brief History of Taiwan, (1738) Fear drives our basest instincts. Fear is generative; it produces endorphins, shapes the borders that settle our tribal demands for security and safety, and the demarcation of what lies within one territory or region and what lies outside it. In the face of the strange and unknown, fear enters our stories as ghosts and ghouls separating the human from the animal, the human from the nonhuma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s, the word “ghost” often signifies the foreigner or the uncivilized race; “Wu Gui” for instance, refers collectively to the slaves brought by 17th-century European colonizers to Taiwan from Africa and Southeast Asia, including those slave soldiers from the Indonesian Banda Islands who served Koxinga’s Kingdom of Formosa as well as the indigenous people inhabiting Xiaoliuqiu who were exterminated by the Dutch. Ghosts, cast in this light, populate Southeast Asia’s oral, artistic and cinematic landscapes because they generate a sense of who we are to ourselves. The ghost is the figure of the foreigner, the intruder and the invasive species. The shadows of political extremes no longer skirt our political scene but are its central subjects. These shadows are cast upon the scene as though their silhouettes remain just outside or beyond present events, reaching us from the borders of a far past. Yet what ghost and ghouls often reveal are the continuation of empire’s protocols and predilections into the scripts and habits of our everyday. The colonial is not in the past simply because it has already happened, but also because it is the past we require for our modern present. We imagined ourselves modern because we have left that past behind. The figures in this exhibition - a man-eating tiger, false gods – are analogies for the Others of our time – the foreigner, the immigrant, the unbeliever, the queer, even at times the governed, if the governed risks their own agency and visibility. Yet if our present sense of living in this part of the world is one inhabited by the ghosts of imperious pasts, it is also a wilder terrain inhabited by older ghosts of pre-coloniality and the ghosts of futures buried in the present. In these moments,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non-human – the elemental, the bestial, the technological – smudge into a spectrum of generative admixtures. Correspondingly, our fears of the non-human modulate themselves, mitigated by excavated knowledges, or they intensify into fresh terrors. Who is pointing the ghouls out? What are the ghost stories to come? Who will ‘we’ be then?

MORE

LESS

Artists 參展藝術家

本次共有22組藝術家共同參與展出
Yan Chung-Hsien 顏忠賢
Chitti Kasemkitvatana 吳松吉
Norberto Roldan 諾爾貝托.羅爾丹
Zulkhairi Zulkiflee 族卡里.祖琪基
Jakkai Siributr 賈凱.斯里布特
Nipan Oranniwesna 尼潘.歐拉尼維
Abdul Abdullah 阿卜杜拉
Minstrel Kuik 郭靜潔
Enzo Camacho 恩佐.卡馬喬
Amy Lien 連潔
Wei-Li Yeh 葉偉立
Hilarie Hon 韓幸霖
Zarina Muhammad 莎琳娜.穆罕默德
Liang Ting-Yu 梁廷毓
Chi Too 陶志恆
Timoteus Kusno 堤莫斯.庫斯諾
Siki Sufin 希巨蘇飛
Vuth Lyno 烏茲.里諾
Cassie Machado 凱西.馬查多
Anne Samat 安妮沙末
Ding-Yeh Wang 王鼎曄
Chris Yeo 楊修華
Tan Pin Pin 陳彬彬

Artworks作品介紹

Zheng He Temple 《三寶殿》
Elliptical glints on R. Menam 《湄南河上的波光粼粼》
Katipunan 《卡提普南》
Demokrasya 《民主》
Untitled (Type As Abstraction) 《無題》
Changing Room 《更衣室》
78 《78》
Signal 《訊號》
MORE

Relative Events 相關活動

與展覽相關的講座、專家導覽及工作坊體驗等系列活動

活動名稱

活動地點

活動時間

  •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樓活動大廳

    2019/01/26 Sat.

    14:00 - 15:30

  • 台北當代藝術館一樓 好玩藝教室

    2019/01/26 Sat.

    16:00 - 18:00

  •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樓活動大廳

    2019/01/27 Sun.

    14:00 - 15:30

  •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樓活動大廳

    2019/02/16 Sat.

    14:00 - 15:30

  •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樓活動大廳

    2019/02/17 Sun.

    14:00 - 16:10

  •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樓活動大廳

    2019/02/24 Sun.

    14:00 - 15:30

  • 台北當代藝術館一樓 好玩藝教室

    2019/03/03 Sun.

    10:30 - 12:30

  •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樓活動大廳

    2019/03/09 Sat.

    14:00 - 15:30

  •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樓活動大廳

    2019/03/16 Sat.

    14:00 - 17:00

  • 台北當代藝術館 二樓204展間

    2019/03/17 Sun.

    14:00 - 15:30

  •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樓活動大廳

    2019/03/24 Sun.

    14:00 - 15:30

  •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樓活動大廳

    2019/04/04 Thu.

    10:30 - 12:30

CLOS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