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Other Hand

2021 / 05 / 14 Fri.

2021 / 08 / 22 Sun.

10:00 - 18:00

  • 策展人

    沈菲比 Chun-Yi Phebea SHEN

  • 地點

    藝術商店 MoCART SHOP

展覽介紹

您是否覺察某些在日常中的實踐,實為被給予的意識?並且因其過於自然,以至於難以對其存在提出質疑,持續慣行,不問所以。

On The Other Hand 並非為反對某種意識,或為顛覆特定議題,僅僅試圖以此鬆動慣行思維,以至於從觀點產生深層質變,試問「我們不以為的以為是不是可以有另一種以為?」
沈菲比選擇以展覽的形式實踐這個計劃,邀請五位認識多年,品學兼優的創作者共同參展,展覽地點雖然設定在「美術館」這個在一般情境下會直接被視為「看展覽」的場域,但實際的展出卻又不發生在館內展間,此外,更委託龔維德操刀計劃主視覺,將習慣放重點的中心留白、資訊落在框外,且整體畫面歪斜,此外,還安插了幾處彩蛋,獻給那些願意將心思放在不那麼檯面上的每一位創作者與觀眾。在我們身處的此時此刻,人類常以機器代替人手,事事講求效率,On The Other Hand 直接伸出自己的手撥皺一池春水,首先,捨棄展覽慣用的PVC輸出與紙品印刷,改以仁美商標為本計劃特製的全彩緹花布,代替一次性使用的展場輸出,並且將多年收集的各式文宣與紙盒包裝,手工絹印一千份,親手傳遞計劃精神。 參展藝術家王安琪透過創作幽默地挑起頑固癥結,令路人駐足,向心投石,挑戰彼此。呂兆宏以PET回收紗線作為創作媒材,慣於被視為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可否妙手回春?莊惠琳認為既然在現實中難與塑料絕交,能否重啟邂逅,約定保持距離,談一場塑膠羅曼史?陳郁君將日常常用於洗潔劑、乳製品的HDPE瓶罐回收,覺察這些隨手丟棄瓶罐的美感,注入時間的元素,在過程中省思著人與物件的關係。台灣尋常可見的鐵皮風景,對成長於沙烏地阿拉伯的趙永惠而言獨具魅力,她以外地眼光看見本地人以本地眼光看不到的本地風光,徒手接獲台灣地氣,此外,沈菲比亦將問向藝術家的問題反問自己,把自己放入創作行列, 以「你的不需要正是我的需要」為名,募集民眾厝內閒置毛線,以呂兆宏傳授之手編技法進行創作。 On The Other Hand願以全身全手提供一處迴旋,超越固性限制,從慣常中釋放,體察世界之於您我的內在迴響,尋求非標準化的回應。 當代藝術館。

當代館內看展。

當代館展場有展。

當代館只有展場有展?



以為。

以為的以為。

以為所以以為是。

不以為的以為不可以是?

MORE

LESS

策展人&參展藝術家

沈菲比
王安琪
呂兆宏
陳郁君
莊惠琳
趙永惠

出生成長,並現居創作於石門水庫。技職體系出身,2002年起於泛視覺藝術領域謀生;2013年起擔任藝術家林建榮經紀人,並於該年與創作同好共同策劃第一屆「百元zine」展覽,以「一百元」售價限制創作成本,拿掉華麗印刷,留下讓人熱血沸騰的創意與理念,自此菲比每年緩慢持續在紙本上進行創作。
現以做展覽的、賣作品的、畫圖的、做菜的、教書的與研究所學生等身份切換中。

2020年擔任新光合成纖維50週年系列活動藝術總監、2019綠島人權藝術季協同策展人、2018 台北白晝之夜視覺藝術統籌、2017年 「Serendipity 國際當代首飾巡迴展」巴黎站共同策展人,同年應台灣設計館之邀,以創作者身份參展「法式百年風華」發表「我在這裡,我在那裡 ( Je suis ici Je suis la )」創作計畫,菲比畫出心之所繫──南法小城(們),並隔空邀請同為南法異鄉人的雷諾瓦、雷蒙.貝內、馬克.夏卡爾,以及畢卡索一同入畫,共同見證──我們在那裡,並因而接受《天下雜誌》獨家專訪。

2016年至2018年與合作多年之金屬編織藝術家黃裕智,為深圳業主現地製作寬逾十米之作品〈漾漾〉(Rhythm of Ripples),該作永久設立於擅長超高層建築之KPF建築事務所新作「深圳灣一號」大廳。2016年擔任北美館 X 蔡海如「2016夢想打卡站 元旦版」 總策劃,同年初春策畫 「找我」第三屆精銳藝術節,試圖討論訊息傳遞法──文字與圖像間的「關聯宇宙觀」 ( correlative cosmology ),同年盛夏擔任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聯展「接地氣,嗎?」 策展人,向參展藝術家暨觀展者提出「外地人用外地的眼光能不能看到本地人用本地的眼光看不到的本地的風光? 」一雙雙「非在地的他者」的眼珠所反映的「我們的在地性」,能否讓我們與他們彼此的內心的「地氣」相互接應?進而提供在地人反芻、咀嚼其實可能一直都在變動中的「在地文化」,為島上展開新一回合的,複眼的開闊視野?!

學經歷
2002-2004 天主教輔仁大學流行設計經營系,飾品設計組畢業
2007-2010 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金工與首飾創作組畢業
2013- 成立「冶器金屬物件工作室」
2015- 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型設計系 金工課程 兼任講師
2021- 台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金工課程 兼任講師

獲獎經歷
2008 德國青年藝術家入選展Talente入選
2008 「500 Enameled Objects」美國 Lark Books 琺瑯作品影像徵件- 入選

展覽
2013 「我在台北尋找過去的美好」王安琪金工創作個展。台北,白方糖藝廊。
2013 「形式之橋」。台南,別寓古董首飾。
2013 「森/ The Wonderful Scenery 耳飾創作聯展」,臺北.爆炸毛頭與油炸茱莉
2014 「慢慢舀」。台北,MANO慢鏝當代首飾.物件藝廊。
2014 「在哪一塊地」。台南,新心藝廊。
2014 飾研所聖誕特展 - 台北,Sabato Lab飾研所。
2016 「知覺玩物」玩具創作聯展。香港,浸會大學。
2016 「The Fourth Iowa Metals Guild Exhibition: Iowa + Taiwan」。美國,愛荷華大學。
2017 「山之見榮」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所金工與首飾創作組20週年聯展。高雄,pin當代首飾藝廊。
2017 〝Serendipity〞當代首飾聯展.臺北, 張張藝廊
2017 〝Serendipity〞當代首飾聯展.比利時, O-galleray
2017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 系友聯展,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
2018 〝Serendipity〞當代首飾聯展 加拿大galerie Noel Guyomarc'h,
2019 生活容器 Living Holder .臺北, Handspace
2021 銀·11論 — 臺灣銀器創作聯展,苗栗,富貴三義

生於新竹
現居創作於新竹

自幼喜愛色筆,入學後繼續深愛美勞,作業穩拿高分;國中時美術始終高標,英數理永遠不及格。高中就讀新竹女中美術班後,開始接受學院體制下的美術教育,在高手雲集的班級中術科表現持平,英數則以補考狀態相容。
國立藝專時選修編織課,因此識得織布機,在織布的過程中得到創作的樂趣與成就。研究所時期一頭栽進更為專注的創作領域,從傳統染織工藝出發學習現代纖維藝術的發展,在自我探尋與創作之餘,期待有朝一日能成為纖維藝術創作者。2002年以作品〈凋-系列2〉榮獲第二屆國家工藝獎,編織類「佳作」;2003年作品〈黑夜點亮城市〉獲得第十一屆臺灣工藝設計競賽「優選」,同年作品〈路過白河〉榮獲第七屆編織工藝獎「纖維藝術創作類首獎」。此後在臺灣工藝競賽、纖維創作獎、臺灣工藝競賽等......獎項中持續獲獎迄今。

現今正在接案、兼課與創作各頻道間切換,努力讓自己好好活著。
人生終極目標是「在活死人墓裡織布、創作,不問江湖」

學歷
1995國立臺灣藝術專學校 美術工藝科工藝組
1997國立雲林技術學院 工業設計學系
2002國立臺南藝術學院 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

經歷
1994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技藝訓練 染織科織品組(基礎班)
1997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技藝訓練 染織科織品組(進階班)
2000「潭南社區植物染色與纖維製作」調查計畫案
2001臺中霧峰林家織品檢視登錄與修復
2003/02-07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2004/01-05國立台灣博物館 人類學織品檢視登錄及典藏維護計畫專案助理
2004/09-2005/01高雄樹德科技大學 流行設計系兼任講師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纖維藝術工坊協同主持人
2006/06-07 高雄臺灣歷史博物館 織品檢視登錄計畫專案助理
/09-10 國立成功大學 日治時期校旗修復計畫專案助理
2007/02-07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兼任講師
2008-2010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材質與創作學系兼任講師
2008-2016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2010/02-07 明道大學 時尚造形學系兼任講師
2013- 2016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著作
植物的煉金術(布農的家-潭南社區文化傳承系列.植物染與纖維篇)
作者群/陳景林 楊偉林 張瑛玲 呂兆宏 陸佳暉 陳麗雪
出版者/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
出版日期/2001-9

展覽
2000「纖維與材料」創作聯展 臺南 崑山藝中心
「所以這樣展」應用藝術研究所所展 臺南藝術學院南畫廊
2001「各說各話」纖維藝術創作聯展 高雄福華沙龍
「合四案」應用藝術研究所所展 臺南藝術學院南畫廊
2002 「金.糸」金屬與纖維的對話創作聯展 高雄橋頭糖廠
「喃喃自語」呂兆宏纖維藝術創作個展 臺南藝術學院南畫廊
「南極光」裝置與新藝術大展 台南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
2003 「維物論」纖維藝術創作聯展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駁二倉庫
2005 「雞雞叫春」新春創作特展 高雄市文化局中正文化中心雅軒
2006 「線相」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聯展 臺南藝象藝文中心
「臺北縣三峽藍染節」臺灣藍染作家邀請特展
「天工之巧.染采之美」 臺灣染織新活力特展 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07 「纖維印象-虛實演繹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異彩奇紋相輝映」臺灣染織藝術節 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2008 「編織大展」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織布者也」呂兆宏纖維藝術創作個展 新竹枕石畫廊
「纖維藝術三人展」 臺中縣立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
2011 纖維時尚綠工藝 編織時尚生活巡迴展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
2012第十一屆編織工藝獎特展 邀請展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
後竹師教授群聯展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毓繡藝術空間
2013臺灣indigo+臺灣藍四季研究會創作展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
經緯交織-纖維藝術創作展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2013年國際紋織藝術設計大展 北京清華大學
2016《我.再新竹》當代新銳藝術展 新竹市美術館
2017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纖維20週年聯展 臺中孵空間
2018幻幾何-臺灣藍染創作工藝聯展 南投草屯手工藝發展中心

得獎
2002第二屆國家工藝獎 編織類佳作
2003第十一屆臺灣工藝設計競賽 優選
第七屆編織工藝獎 纖維藝術創作類首獎
2005第八屆編織工藝獎 纖維藝術創作類入選
2007第九屆編織工藝獎 纖維藝術創作類参獎
生活產品設計類入選
2008臺灣工藝競賽 傳統工藝組佳作
2010臺灣工藝競賽 傳統工藝組二等獎
2012臺灣工藝競賽 傳統工藝組佳作
2017第一屆纖維創作獎 纖維藝術類入選
臺灣工藝競賽 美術工藝組入選

陳郁君,在義大利學習金工並工作闖蕩六年,繼續在荷蘭取得應用美術碩士學位並旅居九年,創作作品於世界各地的藝廊與展覽展出,2012年回到台灣持續從事金工創作及並積極從事策展,創立經營Mano慢鏝當代首飾藝廊至2017,目前持續創作並與不同單位合作策展,對歐洲設計有特別的喜好觀察,在東西方文化之間遊走。

學歷
2003-05 荷蘭阿姆斯特丹Sandberg Institute應用美術碩士
1998-01 義大利斐冷翠Alchimia Contemporary Jewellery School
1992-96 台灣台大外文系學士

工作經歷
自2001成立個人金工工作室 / 獨立設計製作 / 策展 / 教學
2010-17 「MANO慢鏝」概念性策展團隊
2013-17 MANO慢鏝當代首飾物件藝廊 / MANO Select 慢鏝選東西
2001-03 義大利Alchimia Contemporary Jewellery School教師

展覽經歷(selected)
自2004 SOFA展, 紐約/芝加哥/邁阿密, Charon Kransen藝廊代理
自2007 COLLECT展, 英國倫敦V&A博物館/ Satcchi畫廊, Marzee藝廊代理
2020 “im-mà-gi-nà 想像的維度_國際當代金工與手稿展“策劃與展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分館
2019 “真珠の輪郭 | Parel Silhouet”|日本東京IMA藝廊
2018 『生活容器Living Holder』|台灣台北 Handscape 空間
“acoya with lights by SALIOT青と真珠の世界”|日本東京 SALIOT藝廊
『跨界。美學 台灣當代首飾展』 |日本伊丹市立工藝美術館 /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分館
2017 “Serendipity” 國際當代首飾巡迴展 | 台灣/比利時/法國/加拿大
“Tacit Recollection” | 澳洲墨爾本 Blindside Gallery
『綻放Blooming- 新生代金工創作聯展』|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2016 “Handscape”|日本東京Hikarie /aiiima1&2
2015 『天工』|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分館
2015台灣文博會|臺北花博爭豔館
2013 “Taiwan Contemporary Jewellery”|日本東京藝術博覽會
“In / Visible”陳郁君/謝旻玲聯展 |日本東京O-Jewel藝廊
2012 與玉溪有容教育基金會共同策畫<與黑川雅之的三日生活>活動
2011 台北 <黑川雅之 Masayuki Kurokawa 記憶的風景設計展 & Barocco藝形珍珠的旅程>策展人 / <黑川雅之給我們的一堂課>講座策畫及與談人
2010 Object Rotterdam |荷蘭鹿特丹_Marzee藝廊代理
2009 “Ugly Objects”展|阿姆斯特丹市立總圖書館
“Ventriloguy腹語術”個展|荷蘭Marzee藝廊
2008 “Schmuckkunst Annelies Planteydt und Yu-Chun Chen“展|奧地利維也納 Slavik藝廊
“Alchimia”展|德國哈瑙金工博物館
“Handarbeit Nord”展|德國慕尼黑
2007 南韓清州國際工藝雙年展
Meatpacking District特展|美國紐約國際現代傢俱展(ICFF)
2006 “一人一桌展”| 荷蘭阿姆斯特丹Beurs van Berlage博物館
“so.hi.so.lo.sh.ow”個展|葡萄牙波爾多Shibuichi藝廊
2005 『異國.一國』個展|臺北福華飯店
“the past feeds the future”展|阿姆斯特丹Amstelkring博物館
2004 “Talente2004”| 德國慕尼黑
2003 Grassimesse|德國萊比錫工藝博物館
2002 “Moving Dialogue”巡迴展|斐冷翠/倫敦/慕尼黑
2002 “Craftboston”工藝展|美國波士頓
2001 Inhorgenta珠寶展新設計區|德國慕尼黑
2000 “Dialogue” 聯展|斐冷翠Alchimia藝廊

得獎經歷
2005 荷蘭Marzee國際傑出畢業生獎 (Marzee Graduation Prize2005)
2004 慕尼黑Talente2004青年創作傑出獎 (Talente Prize2004)

作品收藏
瑞士國立博物館 (Swiss National Museum)
德國萊比錫工藝博物館 (Grassimuseum)
荷蘭Marzee藝廊 (Marzee Collection)

相關網站
www.yuchunchen.space
www.manomanman.com/yu-chun-chen
www.marzee.nl
www.charonkransenarts.com

出生於台灣高雄,成長於屏東,目前工作並定居於台灣高雄。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
作品多為媒材雕塑、裝置藝術型態。創作內容以個人在城市中的生活體驗與感受為出發,透過圖像、材質物件或空間形態訴說著個體在環境下的細膩感觸。

經歷
2020年 新纖五十週年藝術計畫,新光合成纖維桃園中壢廠,駐廠藝術家,台灣
2019年 場所感¬-青年藝術駐村及駐點培力計畫(澎湖望安、吉貝),駐地藝術家,台灣
2018年 高雄駁二駐村交流計畫¬¬¬—韓國釜山Hong-Ti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韓國
2016年 美國克里夫蘭國際駐村計畫,進駐於INLET 現代舞團,美國
2015年 德國Kesselhaus atelier,駐地藝術家,德國
2014年 新竹縣尖石鄉新光國小,駐校藝術家,台灣
2013年 螺陽文教基金會駐村計畫,駐村藝術家,台灣
2012年 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交流計畫—韓國仁川藝術平台,駐村藝術家,韓國
2010年 第六屆板橋435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台灣

個展
2019年 「誰的發財夢」,水色藝術工坊,台南
2019年 「發財居:誰的發財夢」,順天藝術中心,台中
2018年 「Ending, Just Another Beginning」,Hong-Ti Art Center,韓國釜山
2018年 「誰的發財夢」,黑白切藝術空間,高雄
2016年 「My Body is Our Body」,SPACE Gallery,美國克里夫蘭
2015年 「Magic Moments」,Ramstein Optik,瑞士
2010年 「只想要活著」,黑白切藝術空間,台中
2010年 「秘境」,天棚藝術村,台北
2009年 「皮膜狀態—在親密與疏離間拉扯的世界」,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台北
2004年 「我,在家」,豆皮文藝咖啡廳,高雄

聯展
2020年 「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國立台灣文學館,台南
2019年 「藏海-漾藝博/藝術特展區」,駁二藝術特區,高雄
2019年 「看見光影」,台南美術館,台南
2018年 「’’Re___’’國際交流展」,F1963藝術空間,韓國釜山
2018年 「紙計畫」,木木畫廊,台南
2018年 「易地戀」,弔詭畫廊,高雄
2017年 「第三屆台南水岸藝術節」,水色藝術工坊,台南
2017年 「再織:台灣當代纖維藝術展」,紐約皇后大學美術館,美國紐約
2016年 「我的秘密花園」,高雄兒童美術館,高雄
2016年 「二十四道線索」,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2014年 「有也。無也。」亞洲現代雕塑家協會作品展,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高雄
2014年 「勾勾纏–探索纖維藝術」,高雄兒童美術館,高雄
2013年 「石化時代」,朱銘美術館,台北
2013年 「好融異」藝術街區,台北市中山區晴光里,台北
2013年 「仁川駐村成果展」,仁川藝術平台,韓國仁川
2012年 「美麗新世界」冬季開放工作室,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

經歷
大專院校美術系講師
長期與不同單位合作舉辦金工、首飾、創作相關工作坊及講座分享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校合作計畫-成淵高中駐校藝術家
參與台灣當代首飾團體Bench886並策畫並於多地展出『Bubble Land』展覽

展覽經歷摘選
2020 「這裡.那裡」首飾創作聯展,爆炸毛頭與油炸朱利,台灣台北
2018「三世之界」第四屆Triple Parade 國際當代首飾雙年展,中國上海
2018「Serendipity」 國際當代首飾巡迴展,Galerie Noel Guyomarc'h,加拿大蒙特婁
2018「TRINITY」當代首飾聯展,Galerie Eleni Marneri。希臘雅典
2017「Bubble Land台灣當代首飾聯展」Legnica Jewellery Festival SILVER 邀請展。波蘭萊格尼察
2017「綻放」新生代金工創作聯展,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台灣台北
2017「Serendipity」 國際當代首飾巡迴展,台灣大學地質系館、台北張張藝廊、比利時布魯塞爾O-Gallery、法國巴黎La Boutique Extraordinaire、法國沙朗M² Galerie d'art
2017「山之見榮–南藝金工與首飾創作二十週年展」,107藝廊,台中

作品介紹

「主角」Protagonist
《筆記》
「你的不需要正是我的需要」 What You Don't Need Is Exactly What I Need
「塑膠羅曼史」Romance of Plastics:《緞帶珊瑚》
(不) (Not)
「暫態空間」Transient Space:《暫態系列九》
MORE

相關活動

CLOS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