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樂園幻想工程挑戰賽

2022 / 11 / 05 Sat.

2023 / 01 / 29 Sun.

10:00 - 18:00

  • 策展人

    王韓芳

  • 參展藝術家

    何采柔
    科斯塔.托尼夫
    埃里卡.貝克曼
    張允菡
    張紋瑄
    琳賽.席爾

展覽介紹

每個目的地都是每個地方,而每個地方也成為了每個目的地
一元的消費者
慶祝製造變成了製造慶祝
製作人成為消費者
循環的面向學

1955年,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創建了第一座現代化主題樂園──迪士尼樂園。所謂主題樂園,就是園中從空間安排、場景轉換、動線規劃、視聽影音至角色活動都集中表現一個或幾個特定的主題故事。這種風格化的情境塑造,來自於有功能目的的跨媒介空間敘事,統合地提供一個沉浸式的幻境給每位來訪的遊園客,像一層平行的膜覆蓋於真實空間之上,改造了幻境與真實空間之間的種種關係連結與意義指涉。

主題樂園的範本模式,在全球複製文化的推波助瀾、數位媒介的沉浸式體驗與娛樂勞動的發展下,有了往各個領域滲透且日益增長擴大的各式複製版本。它常是一個高度商業化且具高度控制性的空間,能不斷地自我繁殖且廣受市民所喜愛。有主題式的餐廳、飯店及購物中心,也可在歷史遺跡保存、美術館及博物館等空間中見到。主題樂園在情境塑造動作之中,含括著設定的劇本,及遊園者被預期的遊歷經驗及各種預設動作。

這些劇本呈現了主題性「去脈絡」及「再脈絡」能力,搭著20世紀後敘事由時間轉向至空間的列車,藉由著跳躍、錯位、拼貼、重組等編輯工程在不同媒介上搭建場景,混合著城市、空間、歷史、文化等敘事素材,加上娛樂及表演化的勞動形式,依循著不同目的:懷舊、娛樂、清洗、消費、政治等,精準設定路徑、經驗及預期效果,再授權並複製黏貼於其他情境,造成一種社會的迪士尼化狀態。主題環境其實無須與它們所座落的地點有任何關聯,能夠被放置在任何地方的特性稀釋城市作為社會互動場所的功能;主題環境為了控制其空間氛圍與行徑路線,常須使用保全系統,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規範遊園者的活動與行為,另一方面則利用空間隔離的方法排斥其與周遭環境的互動;主題環境借用遊戲化(gamification)的解任務、積點、徽章或排行榜等技巧,提升遊園者的參與度和價值共識;主題環境中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擬仿著各種歡快的情境及高強度且過載的各式刺激,在種種視覺符號化、象徵化、簡化的過程中,讓我們混淆了真實與虛幻中都市生活的問題與真相。

也許,我們可以說,主題環境給予遊園者們一個機會集體性地進入他者的思想領域—世界,讓我們漸漸地活在了各種故事裡。相比於基礎建設,它可能更像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建設,並以規範性的愉悅領域取代了不愉快而麻煩的公共領域。而這次的展覽,以一個「幻想工程」挑戰的意念,想像藝術家們成為幻想工程師。展覽內容在於揭示「工程」的系統與機制,但企求轉向「幻想」的目的。在展覽中,藝術家張紋瑄在非語言的敘事技術上思考其背後的政治性操作;而琳賽.席爾(Lindsay Seers)則讓敘事的線性消失,將故事孔洞化後成為可以拾取而相互關聯的事件海洋;科斯塔.托尼夫(Kosta Tonev)探索的是系統中人事時地物的商品化及去地理化;而埃里卡.貝克曼(Ericka Beckman)則在影像中以遊戲機制揭示社會運作的系統並尋找破口。然而,樂園的操作,仍有面向人類心理需求與自然渴望的層面,面對身著理想地外衣的樂園,張允菡以欲望與夢想切入,玩味何為追求的原因及目的;而何采柔的作品則是在日常欲望的邊界線上來回走動,窺看身體及心理既微妙又複雜的空間及感受。而這些箇中滋味,也邀請遊園客們於此展中遊樂品味。

MORE

LESS

策展人與參展藝術家

王韓芳
何采柔
科斯塔.托尼夫
埃里卡.貝克曼
張允菡
張紋瑄
琳賽.席爾

王韓芳為獨立藝術文化工作者與策展人,她關注當代生活的表徵,思索相關的生命經驗變化其來何自,並進行相關方向的假設與研究。核心興趣在於思索科技、文明及知識發展如何帶來人的重新定義及人與外在關係的重整,同時也思索技術作為一種社會基礎結構,將如何影響個人的感知經驗、主體性建構及未來的群體生活與社會想像。王韓芳曾獲補助駐地美國紐約Performa19雙年展臺灣館curatorial fellow,也曾以合作者角色(與張恩滿、鄒婷共同合作)參與documenta 15展出計畫「漂浮的蝸牛系統:入侵計畫」。近期策劃展覽包含:2021年「大象奏鳴曲:王雅慧個展」(台東美術館)、2019年「即溶生活:未來記憶的想像」(MoNTUE北師美術館)及2018年「離線瀏覽」第六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助理策展人(許家維、許峰瑞雙策展,鳳甲美術館)。

何采柔(b.1983,臺灣),加州大學國際關係學士,愛荷華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自 2010 年開始嘗試編導工作。無論是以繪畫、裝置或影像的方式創作,何采柔的作品總能以局部分解的動作、日常習慣的切片與豐富迷離的光影,呈現人與現實之間某種既親密又疏離的緊張關係。而這些獨特而強烈的創作一方面包圍著觀眾,卻又與其保持對峙的狀態,讓日常的片刻成為了一道風景或儀式。

科斯塔.托尼夫(b.1980,保加利亞)是工作並居住於奧地利維也納的視覺藝術家。他畢業於保加利亞索菲亞國立藝術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Art in Sofia),並取得奧地利維也納美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in Vienna)碩士學位。托尼夫的創作不侷限於其原初的繪畫背景,他發展出以文本為基礎,具表演性(performative),且結合攝影、錄像、裝置及聲音等媒材的創作。他探索藝術式研究的領域,並對語言及敘事方法有高度興趣。在他的作品中,他所建構的敘事多涉及音樂、電影、思想論述和流行文化,運用現實生活經驗或虛構的第二自我(alter ego),以幽默、戲謔的方式探討歷史及政治的相關議題,並藉此延伸出第一人稱觀點的當下考古。

埃里卡.貝克曼(b.1951,紐約)是圖像世代(Pictures Generation)的關鍵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探索了在大眾傳播的年代,個人自我意象的塑造如何受到外部意見影響。他的影像和裝置常藉由顏色、聲音及動作去檢視文化符號及主體性,並特別聚焦於勞動、娛樂及性別議題。自1970年代中期以來,在電影、錄像、裝置和攝影創作中,貝克曼打造了一種標誌性的視覺語彙。他的影像趣味詼諧並帶有批判性,取藉各種遊戲與童話故事的結構與運作機制,融合創造出外於現存的運行規則,同時也觸及他者與身分、權力與控制等深刻的問題探討。

張允菡(b.1985,臺灣)大學及研究所主修雕塑,習慣移動,容易分心,經常被不重要的小事吸引,認為幽默是重要的事情。她的作品多源於對身處環境的觀察與思考,喜歡在不同環境的變動中保持靈活,探尋事物被建構、理解的各種方式。透過觀察社會集體的各種樣貌,並運用創作轉換成為不同媒材與形式的呈現,希望在個人觀點與他人的共感經驗間找到微妙的平衡。近期創作多從文字開始發展,但於正式展覽前都不確定最後的會是什麼。

張紋瑄(b.1991,臺灣)的藝術實踐透過重讀、重寫及虛構出另類方案,來質問機構化歷史的敘事結構,並同時暴露出潛藏在歷史敘事中,不同權力之間的角力關係,而此暴露結構的手段,也正是一種重新處理個人故事及歷史書寫之間的關係及能動性的方式。藉由不同的媒介──包含裝置、錄像及講述──的使用,他經常用與原件有誤差的檔案以及第一人稱敘事,讓觀者得以反思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下的形塑與未來的推進。自2018年起開啟〈書寫公廠 Writing FACTory〉長期計畫。

琳賽.席爾工作於倫敦,居住於謝佩島(Isle of Sheppey)。席爾以其行為表演、錄像裝置及他以自己身體做為攝影機所創作的許多影像作品為人所知。席爾的創作以各種省略性的敘事方法(elliptical narratives)探索複雜的概念和情境,因為在他的想法中,各種行動將會誘發連續變化的諸多關聯事件與巧合,而這將導致一種複雜且糾纏的狀態。席爾的研究關注意識本質,並深受哲學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及神經科學家克里斯.弗里斯(Chris Frith)和阿尼爾.賽斯(Anil Seth)的影響。藝術家本人被診斷有自閉症及神經多樣性的特質,而這也反映在其具大量重複性和複雜性的作品上。

作品介紹

《假設》
《雙生纏結4(第四劇院)》
《腹語術士》
《人偶》(第1集)
《人偶》(第2集)
《裝備秀》
《上框》
《轉換中心》
MORE

兒童學習單

「主題樂園幻想工程挑戰賽 」學習單正面

「主題樂園幻想工程挑戰賽 」學習單反面

CLOS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