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US—加勒比海地區錄像與新媒體藝術

2023 / 05 / 06 Sat.

2023 / 07 / 16 Sun.

10:00 - 18:00

  • 策展人

    莎夏.迪斯 Sasha Dees

  • 參展藝術家

    克里斯多福.科澤爾 Christopher Cozier
    馬克薩恩.丹尼 Maksaens Denis
    納迪亞.哈金斯 Nadia Huggins
    雪埃莉.伊曼紐爾森 Sharelly Emanuelson
    羅戴爾.沃納 Rodell Warner
    蘇菲亞.加以薩.穆里恩特 & 娜塔莉亞.拉沙耶.莫里歐 Sofía Gallisá Muriente & Natalia Lassalle-Morillo

  • VR線上展覽

    https://mocatpe.tw/art06Vrv6f

  • 指導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主辦單位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台北當代藝術館

  • 贊助單位

    文化部

  • 年度贊助單位

    膳魔師 THERMOS
    當代藝術基金會
    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
    老爺會館

  • 年度指定電視/螢幕

    SONY

  • 年度指定投影機

    EPSON

  • 媒體協力

    Rti 中央廣播電臺

  • 特別感謝

    臺北市立建成國民中學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Yogibo

展覽介紹

本展為台北當代藝術館首次展出來自加勒比海地區當代藝術家的創作,並與藝術家蘇匯宇的「三廳電影」以雙主展形式展出。「NEXUS」(有「連結」或「核心」之意)希冀探討當前全球政治,並創造出能夠穿透加勒比海地區表象——猶如天堂般之異國島嶼——的切入點,在展出作品相互構築出的對話中,激發出連結的急迫性,提醒著人們在全球生態系中,應往永續共生的未來前進。

我做為一名荷蘭籍策展人,在臺灣呈現加勒比海地區藝術家的創作,無法避免不談到荷蘭殖民歷史及全球政治等議題。17世紀至1940年代(荷蘭觀點下)的遠東地區中,臺灣的移民和發展受到荷蘭、中國及日本等帝國的廣泛影響。1557年,葡萄牙水手首次看見臺灣,美讚其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1624年,荷屬東印度公司在遠東地區與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競爭中,於現今南臺灣的臺南市附近建立荷屬福爾摩沙(即臺灣荷治時期)。荷蘭殖民南臺灣是出於二個理由:其一是建立進入南臺灣的移民港埠,這增加了對來自中國的人力需求;其二是將臺灣納入全球貿易系統之中,這也加速臺灣的發展,而有利於荷蘭貿易。在荷蘭殖民開啓對勞動力的需求後,1661年至1682年間,臺灣見證了來自中國的大量移民潮,其中還包括在1662年擊退荷蘭人的軍事領導者鄭成功(也稱國姓爺)。此後,來自中國的移民創造出臺灣最早的農耕經濟。1

而在(荷蘭觀點下的)遠西地區中,加勒比海則是西班牙征服者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和(較少人知的)奧赫達(Alonso de Ojeda)等歐洲人首次於1492年所「發現」之廣大區域中的一部分。在此地區中,荷蘭同樣與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法國等其他殖民者競爭,並佔領了一系列島嶼,包括聖馬汀島(1618年)、古拉索和博內爾島(1634年)、聖尤斯特歇斯和阿魯巴(1637年),和薩巴(1640年)。1948年至2010年10月間,這些島嶼構成所謂的荷屬安地列斯群島,至今仍為荷蘭王國的一部分。此外,荷蘭曾佔領過的其他島嶼還有:聖克羅伊島(1625年至1650年)、聖托馬斯島(1657年至1672年)和托巴哥島(1632年至1675年)。加勒比海地區的農耕經濟造成對勞動人口的需求,啓動了跨大西洋的人口販運。1637年起,荷蘭便開始運送、交易奴隸,直到1814年荷蘭廢止人口販運為止。

殖民主義(1500年至1800年)開啓了做為世界系統的資本主義所趨動的全球政治時代,也是我們彼此連結和相互交織的開始。自那時起,臺灣和加勒比海地區便一直同樣地面對跨國勞動力、遷徙和移民、環境災難,以及來自歐陸、美國和/或中國等地持續不斷的帝國主義威脅。

克里斯多福.科澤爾(Christopher Cozier)談及在臺灣的展出時指出:「有趣的是,千里達的人口組成有著複雜的關係,早在19世紀初期,華人是被帶來此地的,爾後,在形成現今臺灣的國共內戰期間,許多流離失所的人則去了千里達。」科澤爾的作品《我們四周—它處是開始也是結束》(All around us - elsewheres are beginnings and endings)聚焦於遷徙勞動者的困境。

全球政治在臺灣及加勒比海裔的美國移民處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蘇菲亞.加以薩.穆里恩特(Sofía Gallisá Muriente)及娜塔莉亞.拉沙耶.莫里歐(Natalia Lassalle-Morillo)的《國內意義下的國外》(Foreign in a Domestic Sense)探討美國境外殖民屬地,即波多黎各做為美國未併入之屬地的議題。作品召喚、伴隨並連結美國人口中成長最快速的波多黎各移民,和他們過往的生活經驗。相對於因為政治因素來到美國的臺灣移民,波多黎各移民的遷徙始於加勒比海群島的環境災害。

資本主義及全球政治導致當前的氣候變遷,對於所有島嶼產生劇烈影響,環境災害也急遽增加。在雪埃莉.伊曼紐爾森(Sharelly Emanuelson,古拉索)的《公民》(Siudadanos)中,觀眾被聖馬汀島的影像所包圍。這批影像是藝術家在颶風貢薩洛(2014)侵襲後所拍攝的,而影像視覺卻伴隨著蟲鳴鳥叫,及討論國家團結議題的眾聲喧嘩,是一種認可島嶼人口持續變化所形成之多元性的開放式團結。

海地、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群島至今正式承認臺灣。而全球政治及跨國資本主義在加勒比海地區造成的經濟、政治、環境等破壞性影響,在海地可謂最為明顯。馬克薩恩.丹尼(Maksaens Denis)的《我的夢境》(Mes Rêves / My Dreams)深入暴力、壓迫和貪婪的歷史,藉此驅散恐懼、焦慮、挫折,並釋放壓抑下的衝動。

過去數十年間,臺灣也在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群島進行大量的農業及漁業投資。納迪亞.哈金斯(Nadia Huggins)目前的創作,透過(自己和其他人的)身體影像及這些身體所相遇的海洋環境,對歸屬及流離、身分認同及扭曲等面向提出質問。在《大約沒未來》(Circa No Future)中,哈金斯探索自身信仰中,某種與加勒比海地區的青春期陽剛氣質有關、但較少被探討的面向,及其與身體在海洋中感受到的自由之間存在的連結。

羅戴爾.沃納(Rodell Warner)以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的創作,與更大的社群進行互動。《植栽生態瓶》(TERRARIA)呈現可以用來討論自然、生命和保育等議題並加以收藏的數位創作,藉此促進當前世界需要從全球化跨國資本主義,轉型為生態社會主義的相關論述和急迫性。

現今時代要求我們邁向更公義、平等、永續的未來。政策方面的改革——特別是與所得重分配、世界市場的跨國狀態調控、勞動權、人權、女權、LGBTQ+權利、道德權、氣候變遷等相關政策——在達成這個具可行性之未來的過程中,也是重要議題。

藝術永遠無法為問題提供解方。在最好的情況下,藝術能造成破壞、製造不舒適,甚至有時能產生衝擊。藝術的出發點是踰越規範、激發想像,使人驚奇、思索,並讓視線延伸、超越當下的理解和覺察;它不只是政治立場或認同的釐清,而是展示我們彼此之間、我們和這個星球的生態系之間,持續不斷的交織和連結狀態。而迫害者與受害者之間的複雜關聯,在過去與現在之中緊密糾纏,也將決定我們的未來。

增加對封建主義、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跨國資本主義等社會力量,以及它們形塑全球社會之政治文化代理人的理解,對建構出能幫助我們轉型成肯定生命而片利共生(commensalism)之未來的系統化運動,可謂至關重要。未來會如何發展,端賴我們是否有能力和意願,調整、增進彼此的連結,並看見更平等的和睦共存中所蘊含的價值與力量。

策展人
莎夏.迪斯

1 林季平,「傳統與進步:臺灣的移民演變現實」,2012年1月24日;Ji-Ping Lin, Tradition and Progress: Taiwan's Evolving Migration Reality, January 24, 2012。

MORE

LESS

策展人與參展藝術家

Sasha Dees 莎夏.迪斯
Christopher Cozier 克里斯多福.科澤爾
Maksaens Denis 馬克薩恩.丹尼
Nadia Huggins 納迪亞.哈金斯
Sharelly Emanuelson 雪埃莉.伊曼紐爾森
Rodell Warner 羅戴爾.沃納
Sofía Gallisá Muriente 蘇菲亞.加以薩.穆里恩特
Natalia Lassalle-Morillo 娜塔莉亞.拉沙耶.莫里歐

為藝術而活的莎夏.迪斯擁有獨立作家、製作人、策展人、世界公民和連結者等多樣身分。她以其實踐做為那些致力於拓展限制、跨越界線並瓦解隔閡的新興藝術家的平台。對迪斯來說,藝術關乎於溝通、在不強迫的情況下要求人們正視議題,也創造出具有不同觀點的對話空間。她的興趣在與不同文化、傳統、性別和藝術領域合作。所有的藝術領域,從戲劇、視覺藝術、舞蹈、音樂、口語和電影等,對她來說皆同樣重要。迪斯合作的藝術家,以古典藝術形式進行實驗,將它們融合、拆解,其目的並不在於破壞,而是分析它們、重新運用,以建構新的事物。國際化、跨領域、共融與創新等元素,在迪斯的計畫中皆十分重要。

迪斯於2021年出版的《糾纏的物種—加勒比海地區的當代藝術對話》(Entangled Species. Conversations on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Caribbean)源自於一個為期15個月的研究計畫。迪斯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間,拜訪了加勒比海地區的16個國家(其中包括古拉索、海地、牙買加、波多黎各和千里達及托巴哥)。她與加勒比海地區藝術家、藝術專業人士和藝術機構的相遇及對話,反映去殖民論述和國際政治等議題。而藝術家及藝術專業人士引人入勝的故事及對談,帶領我們與她一同踏上這段歷程。這本書猶如一部遊記,也是認識加勒比海地區當代藝術的工具書。《糾纏的物種》透過迪斯之眼,提供看待加勒比海地區的不同觀點,展現加勒比海藝術家和藝術社群的深度及多樣風貌。

藝術家克里斯多福.科澤爾的作品,旨在探索並影響傳統上對加勒比海地區持續被世界所形塑出的解讀。對藝術家來說,加勒比海地區是一個流動的空間,也是在變動之敘事和詮釋之間的持續協商。透過源自他對表演行動所做的紀錄而衍生的筆記繪畫及裝置創作,科澤爾進而提問加勒比海地區的歷史和當下經驗,能如何幫助我們理解更大範圍的當代世界。2006年,科澤爾共同創辦的「愛麗絲庭院」(Alice Yard),為一創意實驗、交流和討論的非正式場所,呈現藝術家計畫、表演、音樂、朗讀、電影放映和展覽等活動。「愛麗絲庭院」曾於2022年參加「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 15)。

對馬克薩恩.丹尼創作的認可,主要來自於他創作中的行動主義,這源於其作品中討論海地人民經歷的劇烈政經情勢。丹尼的創作探索精神性、巫毒教(又稱伏都教)及其相關議題,經常指涉同性戀、不正義,及海地的LGBTQI社群所遭遇的歧視等,也探討同性之愛的主題。他的創作橫跨裝置、錄像藝術、攝影、版畫和雕塑等多種領域,而在電音運動的洗禮下,自90年代起,他也透過影像騎師的工作獲得重要經驗。丹尼因為在加勒比海地區運用光雕投影技術的創作,在多媒體及數位藝術領域被視為先鋒。他喜愛操演二元性,以及抽象、多彩美學、彩色及黑白之寫實攝影或錄像之間的對比,並將結合電音及巫毒教文化的視覺美學,輕易地融入其創作中。他經常與在世界各地駐村的各領域藝術創作者、視覺藝術家、電影工作者、攝影師、詩人、舞者和表演者合作共創。

自學藝術家納迪亞.哈金斯以攝影和錄像為創作媒材。自2010年起,她創作了一系列影像,主題圍繞著她對日常的觀察。哈金斯的創作結合紀錄和概念性實踐,以當代手法探索歸屬、身分認同、記憶等主題,並聚焦於再現加勒比海地景和當地海洋風貌。哈金斯的藝術實踐旨在挑戰對加勒比海地區及加勒比海攝影的一般性認知。而海洋一直是哈金斯的關注重點,她認為海洋提供我們新的想像自我的探索方式。她認為人在水中能擺脫在陸地上的階級、性別、種族等社會建構,並以攝影這個同時能產生連結又形成扭曲的媒材,檢視我們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以何種方式存在的可能性。她目前的作品透過自身身體和其遇見的海洋環境等影像,對歸屬、流離失所、身分認同和扭曲等議題提出質問。

身兼電影創作者及視覺藝術家身分的雪埃莉.伊曼紐爾森,透過以影像為主的創作和研究,以電影、攝影和多形態的安排,思索、體現其多重感官的創作語彙。她蒐集、運用多重感官的形式、技巧和動作,思考當代日常生活中的遺產。去殖民的思考貫穿其創作實踐,激發觀者好奇心並進而反思人們是如何安排、推動在世界中生活、思考和存在的方式。每個作品或計畫皆可視為是一種學習、去學習和重新連結被現代性/殖民主義等力量所遺忘、掩蓋或被認為不可信之各種知識的個人歷程。除了藝術實踐之外,伊曼紐爾森也創辦由藝術家經營的「聯合藝術」(Uniarte)基金會,旨在促進加勒比海地區藝術家的能見度及發展。

羅戴爾.沃納的創作以新媒體和攝影為主,並在探索其題旨的過程中呈現不同形式。沃納透過數位創作,參與有關數位可能性本質的全球論述框架,呈現我們未曾看見的自然面向。而沃納尋找能夠理解原本就已存在之事物的創作,也同時質問我們觀看、思考、彼此交流,和與自然互動的方式。

藝術家蘇菲亞.加以薩.穆里恩特的創作實踐以研究為基礎,試圖對抗殖民的抹滅,並找回歷史能動性的自由,提出重新記憶與想像的機制。加以薩.穆里恩特的創作深化歷史敘述的主體性,透過多重紀錄的方式挑戰主流視覺文化。她以文本、圖像和檔案為媒介和主題,探索其中的詩性和政治意涵。2014年至2020年間,加以薩.穆里恩特擔任藝術家主導的組織「第二地方」(Beta-Local)的共同總監。目前為「波多黎各藝術倡議」的研究員。

娜塔莉亞.拉沙耶.莫里歐是視覺藝術家、電影及劇場工作者和教育者,其創作圍繞著以跨領域的研究、形式和敘事方法重構歷史。拉沙耶.莫里歐的藝術實踐融合直覺性的實驗性民族誌、戲劇表演,和她與素人表演者的合作,聚焦於想像及檔案化歷史的挖掘,以體現式的重演對經典敘事進行去中心化,並藉由強調新神話的創造,對書寫的歷史提出挑戰。其多平台的創作計畫,探索加勒比海集體記憶中的家族和公民關係,還有改變諸多世代之物質和精神發展的帝國壓迫。拉沙耶.莫里歐將戲劇實踐結合影像,探究能創造出獨特解殖節奏的方法。

作品介紹

《大約沒未來》
《國內意義下的國外》
《公民》
《我的夢境》
《我們四周—它處是開始也是結束》
《植栽生態瓶》
MORE

教育活動

活動名稱

活動地點

活動時間

  • 當代館一樓活動大廳

    2023/06/04 Sun.

    14:00 - 15:30

  • 當代館一樓活動大廳

    2023/06/25 Sun.

    14:00 - 15:30

兒童學習單

《NEXUS—加勒比海地區錄像與新媒體藝術》學習單正面

《NEXUS—加勒比海地區錄像與新媒體藝術》學習單反面

CLOS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