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聞發布|臺匈雙館合作展「破浪之際的臺灣:過去與未來的前線」布達佩斯登場,20組藝術家以34件作品展現臺灣藝術多元風貌

Nov

15

2025

最新消息

alt

由台北當代藝術館與匈牙利布達佩斯路德維希當代藝術館(Ludwig Museum –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Budapest)共同主辦的展覽「破浪之際的臺灣:過去與未來的前線」,自2025年11月15日至2026年3月29日於路德維希當代藝術館展出,本展由臺灣獨立策展人胡永芬與路德維希當代藝術館副館長暨首席策展人克里斯蒂娜・思綺普彩(Krisztina Szipőcs)共同策劃,邀請20組(共22位)藝術家展出34件作品,呈現臺灣當代藝術的發展概貌,也間接映照出臺灣在過去、當下與未來的經驗與困境。
昨(14)日晚間開幕式,駐匈牙利代表處大使王翼龍、路德維希當代藝術館館長Julia FABÉNYI、副館長暨本展策展人Krisztina Szipőcs、駐捷克代表處文化組副組長馬嘉霙、台北當代藝術館代理館長詹話字、本展共同策展人胡永芬、參展藝術家尤瑪・達陸、李明維、陳敬元、陳俊宇、陽春麵研究舍(陳姿尹、莊向峰)、劉玗、鄭先喻、獨立策展人胡朝聖、藝術家陳張莉等出席盛會。
路德維希當代藝術館館長Julia FABÉNYI表示,本館與臺灣的緣分可追溯至15年前的大型展覽「臺灣響起」,而今日能以雙方共同策展的形式再度迎來臺灣當代藝術,別具意義,此次展出的作品多元且具深度,使匈牙利觀眾得以深入理解這個遙遠島國的文化視野,也延續本館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駐匈牙利臺北代表處大使王翼龍指出,臺灣的文化能量如同風靡世界的珍珠奶茶,由在地精神出發,透過創意不斷延展出新的風味與想像。身為臺灣首個在中東歐地區的官方代表機構,該代表處在地服務超過30年,未來也承諾將持續深化臺匈之間的友誼與合作;駐捷克代表處文化組副組長馬嘉霙提到,文化部長期支持藝術家赴海外交流,駐外單位也積極促成臺灣與國際專業場館的對接與合作,希望本次展覽能拉近匈牙利與臺灣之間的距離,讓彼此透過藝術看見相似與不同,進一步加深了解與連結。

alt 「破浪之際的臺灣:過去與未來的前線」策展人、參展藝術家與貴賓合影

策展人胡永芬表示,本次展覽是路德維希當代藝術館15年來,第二次大規模地推出一個全面呈現臺灣當代藝術的展覽,回應在全球變局之下,臺灣在地緣政治中成為民主保衛戰最前線的國際責任、文化處境與社會轉型,期待藉這群優秀藝術家的創作,向匈牙利以及歐洲的朋友們,以藝術的方式娓娓道來將近一萬公里之外,今日臺灣的多元價值與豐富樣貌。最後她也特別感謝文化部、台灣電力公司、路易莎咖啡、茶米中醫診所、財團法人天美藝術基金會、恆聚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二一酒窖有限公司、欣翰資本股份有限公司、張博淇先生、臺東美術館、耿畫廊、法國Le Palais Poitier及開創 Kaitron的鼎力協助與支持。

alt 策展人胡永芬為開幕現場蒞臨貴賓進行作品導覽
alt 策展人胡永芬致詞

本展以五個彼此交織的主題構成,分別為「美麗的島嶼」、「平行故事」、「動盪的歷史與創傷」、「新臺灣認同」與「今日與未來的臺灣」。這些主題相互呼應,引導觀眾從歷史的脈絡走入當下,在多層次的文化與時間縱深中,勾勒對未來的想像與提問。

美麗的島嶼—聚焦原住民族的文化遺產、自然環境與傳統實踐
劉玗《假使敘述是一場洪水》透過抽象造型與先進數位科技構築出沉浸式裝置,喚起集體記憶與創世神話中的洪水母題。張恩滿《蝸牛樂園》系列以外來種非洲大蝸牛在殖民時期被引進臺灣的歷史為切入點,探討原住民族在現代化與都市化浪潮中的生存策略。尤瑪・達陸《生命的迴旋》將部落傳統的織布技術融合當代藝術創作,藉此保存並傳承泰雅族特有的世界觀與生命哲學。張徐展《紙人展與新興糊紙店系列─靈靈肆, Si So Mi》將原本用於宗教儀式的紙紮人物,轉化為充滿奇想的動畫作品,敘述傳統與當代都市中的生死經驗。蘇育賢《花山牆》則在死亡、儀式與超越等意象中,穿梭於現實與幻想之間,以紙與火的象徵語彙作為記憶與轉化的載體。

alt 尤瑪・達陸《生命的迴旋》
alt 張徐展《 Si So Mi 》

平行故事—探討殖民歷史及其遺留的印記
張致中的互動式裝置作品《珊瑚洲》探討殖民與冷戰背景下,歷史與個人記憶之間的關係,聚焦臺灣作為島嶼地理空間的不穩定性與流動性。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一部─臺灣之光》同樣運用動畫,剖析小人物與權力之間複雜的關係,這些角色在全球強權與政治遊戲之間掙扎,被某種孩童般的情感與渴望驅動。陳敬元的繪畫以激情與想像為核心,從文學、神話、歷史與日常經驗中汲取靈感,建構出獨特的圖像宇宙,現實與幻想的碎片在其中彼此交融。

alt 張致中《珊瑚洲》
alt 陳敬元展出作品

動盪的歷史與創傷—回望十九至二十世紀的劇烈變動
楊茂林《Made in Taiwan》系列作品探索文化身分的形成過程,發展出屬於臺灣自身的視覺語言,運用本土物種與地緣政治符號,回應文化主權的議題。黃子明《韓戰反共戰俘的政治紋身》系列拍攝在韓戰後被送往臺灣的中國戰俘,他們身上刺著反共圖騰,這些無法抹去的紋身是烙印在身體上的意識形態。王虹凱《咱的做工進行曲》與仍在運作的製糖廠的退休工人合作,以聲音為媒介重新喚醒歷史,將曾經的勞動經驗轉化為集體記憶與反思行動。

alt 黃子明《韓戰反共戰俘的政治紋身》
alt 楊茂林《Made in Taiwan》系列作品

新臺灣認同—呈現現代民主的形成與當代表述
羅懿君《蔗渣飛彈》系列揭示了「經濟植物」如何從民生糧食轉變為工業、甚至軍事用途的原料,同時也諷刺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的荒謬性。你哥影視社《登玉山途中》結合了原住民揹夫與環境運動者的故事,兩人在臺灣最高峰玉山的登山途中相遇,敘事融入記憶、神話與紀錄片,共同構築出一座由回憶堆疊而成的山,事實與虛構的界線逐漸瓦解。許家維《黑與白─熊貓》回溯了「熊貓外交」的歷史,揭示熊貓如何被轉化為政治影響力與文化操控的象徵,透過幽默與反諷的手法,檢視軟實力的運作邏輯,並探討臺灣與中國之間錯綜複雜的文化關係。

alt 羅懿君《蔗渣飛彈》
alt 你哥影視社《登玉山途中》

今日與未來的臺灣—關注現代化進程、經濟發展與新興科技
袁廣鳴《日常演習》以空無一人的城市景象,揭示軍事焦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被常態化,而《佔領第561小時》則重探民主制度的根本問題。陳俊宇《重返榮耀:讓____再次偉大》號召樂齡人士投入「國族榮光」的行列,以諷刺手法回應政治宣傳、軍事化的民族主義,以及高齡化社會中的集體認同。鄭先喻《這可能是你》聚焦於數位身分的不穩定性以及資料世界所潛藏的風險,作品透過演算法生成看似熟悉卻無所歸屬的肖像,提醒觀眾在數位造假與真實之間逐漸模糊的界線。李亦凡《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探討在連參與本身都被科技與演算法所中介的時代裡,數位權力與人類能動性所帶來的幻象。陽春麵研究舍(陳姿尹、莊向峰)《日出》探索科技與人類感知的互動,描繪人造螢幕光如何改變我們對時間的感受以及當代生活方式。李明維《補裳計畫》則是回歸真實的人際關係世界,透過投注關懷、心力與時間,提出重建社群連結的可能性。

alt 鄭先喻《這可能是你》
alt 藝術家李明維作品《補裳計畫》作品參與互動現場.j

新聞聯絡人:
陳小姐2552-3721*222 yianchen@mocataipei.org.tw

TOP

RECOMMEND

推薦閱讀

  • alt

    Nov

    05

    2025

    最新消息

    誠徵 公眾服務展場 計時人員

    More

  • alt

    Oct

    23

    2025

    最新消息

    新聞發布|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動臺灣影像藝術躍上國際舞台,蘇匯宇個展「三廳電影—總體敘事」於波哥大現代美術館登場

    More

  • alt

    Oct

    17

    2025

    最新消息

    新聞發布|台北當代藝術館「無中生有料理站」登場!當新聞化作一道道壽司,你會選擇哪一盤入口?

    More

  • alt

    Oct

    03

    2025

    最新消息

    新聞發布|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度壓軸「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隆重登場,探索「萬物皆連結」的未來想像

    More

  • alt

    Aug

    22

    2025

    最新消息

    【2026年度MoCA Studio展覽徵件】評選公告

    More

  • alt

    Aug

    22

    2025

    最新消息

    【2026年度MoCA Video展覽徵件】評選公告

    More

  • alt

    Jan

    17

    2025

    最新消息

    新聞發布|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Forum單元 ——臺灣首部於美術館展示、拍攝與製作的電影長片

    More

  • alt

    Dec

    26

    2024

    最新消息

    台北當代藝術館2025年度展覽計畫發佈

    Mor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