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密碼‧台北賦格

2023 / 09 / 23 Sat.

2023 / 11 / 19 Sun.

10:00 - 22:00

  • 策展人

    沈昭良

  • 展覽統籌

    陳淑貞

  • 參展藝術家

    水島貴大
    余白
    李雅妍
    何鴻志
    林軒朗
    陳彥呈
    陳淑貞
    黃郁修
    鄧毅駿

  • 館校合作計畫

    建成國中九年級全體學生
    駐校藝術家|林宥任
    指導老師|陳仰德、張巧明
    走讀課程合作老師|邱慶玲、張珍禎、王秋雲、黃元綺、沈婉立

  • 線上導覽手冊(PDF)

    https://mocatpe.tw/art04hBRAr

  • 指導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主辦單位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台北當代藝術館

  • 贊助單位

    THERMOS 膳魔師
    當代藝術基金會
    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
    老爺會館

  • 展覽協力

    為你設想概念有限公司

  • 合作單位

    臺北市立建成國民中學
    台北捷運公司
    老爺會館

  • 年度指定電視/螢幕

    SONY

  • 媒體協力

    中央廣播電臺

  • 特別感謝

    臺北市大同區光能里辦公室
    臺北市大同區建泰里辦公室
    臺北市大同區建明里辦公室
    臺北市中山區民安里辦公室

展覽介紹

攝影作為城市風景與記憶的延伸

文/沈昭良

距離達蓋爾於1838年,從巴黎市區建物的窗戶所拍攝,歷史上最早有人物入鏡的都市景觀攝影《聖殿大道》(Boulevard du Temple),迄今也有185年歷史,這項當年受限於機具、材料的攝影發明,相對於現今攝影科技的快速演進,影像生成/取得的多樣路徑,雖顯得樸素單調,卻穩定提示了在作品詮釋過程中,難以迴避的歷史進程與技術困境,也使得這件作品在日後所自然連動,多元蓬勃的城市攝影書寫,在演進的外擴與深化意義上更顯珍貴。

回顧攝影類型的更迭與發展,城市/街廓內外的景觀、空間、局部、生命樣態與人類活動,一直是吸引世界各地攝影創作者積極投入的書寫對象;拍攝實務也在宏觀/微觀的距離調控、日夜/晨昏的選定、觀點/視角的鞏固、隨機/定著的切換,以及跨域複媒的展呈中,來去自由靈活揮灑。舉凡都市景觀、空間、巷弄、特定時間場域、人物肖像、城市肌理、隨機街拍等等類型,逐漸在世界各地的相關攝影作品中,被精緻體現與廣泛熟知。

此次集結來自臺灣、法國、日本、馬來西亞四國,共九位攝影創作者;包括水島貴大結合肖像攝影與繪畫的《巷長們》,鄧毅駿觀察巷弄轉角的《三角窗》,李雅妍解構重組打鐵街區的《悠遊赤峰》,何鴻志四處深夜梭巡的《暗訪》,陳彥呈微觀建物展現肌理的《都市.鐵花》,林軒朗隨機遊走拾取的《心中山 Fusion》,黃郁修尋訪神龕在工商場域中的《商神》,令余白往返流連的傳統空間《室內之城》,以及陳淑貞在相對框限的老爺會館台北南西客房內,所翻轉拆解,繽紛層疊的《老爺狂想》等等,這些以老爺會館、捷運中山站到雙連站間為創作標的的「街區藝術計畫」,即是回應前述的工作方法與類型特徵,在有限的資源與條件下,所開展一系列新攝,由內而外,由遠而近,由具體而抽象,兼具迂迴與直視,純粹與形變的攝影實踐。

MORE

LESS

館校合作計畫

駐校藝術家:林宥任

當代館與建成國中的館校合作計畫,自2007年以來,迄今已邁入第15年。2022年下半年至2023上半年,邀請資深攝影師及策展人林宥任,協同建成國中的陳仰德與張巧明老師,帶領全體九年級學生認識當代攝影創作,透過自拍、盲拍以及數位及底片相機的拍攝實作,進一步找尋並深入認識自我。

資深攝影師、策展人、兩個孩子的爸爸,穿梭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多重身份,偶而讓這些身份相互成為彼此的養分。2016年創立「HEM HEM MEDIA 有家攝影工作室」,透過活動與主題企劃、平面攝影、影音製作,為觀者帶來溫潤的感受。

策展人與參展藝術家

沈昭良
何鴻志
水島貴大 
陳淑貞
黃郁修
陳彥呈
李雅姸
林軒朗
鄧毅駿
余白

沈昭良,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歷任自由時報攝影記者、副召集人、駐校藝術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曾三度獲頒雜誌攝影類金鼎獎,相模原攝影亞洲獎,東江國際攝影節最佳外國攝影家獎,紐約Artists Wanted年度攝影獎, IPA紀實攝影集職業組首獎,吳三連獎等獎項。出版品包括《映像.南方澳》、《玉蘭》、《築地魚市場》、《STAGE》、《SINGERS & STAGES》及《台灣綜藝團》。目前從事影像創作、評述與研究,專任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系教授,同時兼任第十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及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Photo ONE」召集人。

就學於國立藝術學院(現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主修水墨創作,作品曾於臺中文化中心、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等處展出。2014、2015、2019 年參加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Photo ONE」專家面對面攝影計畫,2018作品《異鄉人》全國美展攝影獎入選。曾任教育部美術與藝術生活學科中心課程研發、種子教師,目前擔任高中美術教師,並指導校內學生社團「影像紀錄研究社」進行影像創作。

1988年生於東京大田區。2009年畢業於東京視覺藝術學校。日本新宿TOTEM POLE PHOTO GALLERY成員。2014年入圍第10回《写真1_WALL獎》。2017年憑Long Hug Town系列獲臺北Young Art Photo Eye大獎。2018年同系列作品參加在六本木21-21美術館舉辦的由威廉姆克萊因領銜的攝影群展「寫真都市」,受到攝影界和時尚界的矚目。此外,還參加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等。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創作類型除了影像專題,也積極運用不同類型及複合媒材特殊的並置狀態,進行異質空間的思考創作,包括2010─2018年《After》,2010─2013年《Shoot》系列,2013年「南科公共藝術計畫」等。曾獲得數個攝影類及複媒類國家級奬項,並受邀日本東京藝術大學、IWP A全球巡展、中國麗水國際攝影節、英國貝爾法斯特國際攝影節、連州國際攝影年展、新加坡國際攝影節雙年展、韓國水原、泰國清邁及東歐斯洛維尼亞等國際攝影節展出。目前是一個跨領域藝術工作者、為你設想概念有限公司負責人,居住和工作於臺灣新北市。

1994年生於臺灣臺北。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曾擔任雜誌社攝影記者,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媒體產業研究所研究生,創作以空間、人像、地景為主。《囤積者》作品曾於2018年為日本清里寫真美術館永久典藏。2019年,獲頒Photo ONE’19專家面對面「評審特別獎」、參與2020年京都國際攝影節,並在當年度獲得KG+ 副賞SIGMA Prize。2021年舉辦「囤積者─黃郁修攝影個展」,2022年參與「Mattauw大地藝術季─潛行攝影計畫」。

陳彥呈,現居臺灣臺中,喜歡探索時間的性質,並不斷地讓攝影與自身進行撞擊,以產生的火光為樂。陳彥呈的創作大多關於時間與存在,常以隱喻的方式將生活經驗擴及社會群體。近期作品除了從自身出發也回到攝影本身,嘗試討論攝影提問的方法。作品曾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並於日本、新加坡、香港、紐西蘭、中國等多國展出。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暨西洋藝術史碩士。目前多以攝影作為創作手法,表達自身對周遭環境影像的關注,透過移動過程,直觀捕捉拍攝的瞬間與當下狀態,讓自身的感受與周圍人、事、物做直接的連動回應。主要以細膩的街頭攝影,輔以群化展示作為主要藝術形式。作品曾受邀於2016連州國際攝影節「再凝望─臺灣當代攝影的新視野」,2018年參與天水攝影雙年展及臺北鳳甲美術館「隱藏的時間」聯展,2020年《遇見過去的未來》系列作品獲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Photo ONE」最佳作品獎(The Best Portfolio Review Award),2023年參與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聯展。

1987年生於臺灣臺北,畢業於Visual Arts Osaka專門學校寫真學科,現為自由攝影師,創作以街拍、靜物和地景為手段,大部份取材自生活周遭。工作內容則以活動、劇場、雜誌與商品攝影為主,為台北金馬影展長期合作攝影師。2016年以〈V.F.行星系−蔬果之宇宙異想〉一系列蔬果靜物照獲得「TIVAC攝影獎」評審獎,同年《台北再會》街拍作品獲得「日本清里寫真美術館 Young Portfolio Acquisitions」(YP16)永久收藏。2017年,參與鳳甲美術館「翻轉地景:北投在地影像採集計畫」展出,2018年,參與國立臺灣美術館「起始.永遠—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2020年舉辦「台北再會」個展,同年度以《台北再會》入圍 Photo ONE’20專家面對面「最佳作品獎」決選。

1993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現居臺灣臺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電所應用媒體藝術組碩士班。於2016年與好友創辦「山上影像工作室」,任職平面攝影及製片。曾參加臺南國際攝影節「Photo Go」攝影上桌活動(2018、2019、2021)、台灣當代一年展(2021)、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Photo One」專家面對面活動(2020),作品曾在臺灣、馬來西亞及英國格林威治大學展出。

出生於1972年,2003年來臺擔任記者,直到2016年。1996踏上了攝影之路,渴望捕捉時光流轉與城市光影所帶給他的情緒感受。過去20多年以來,余白一直嘗試以時間與城市的視角來勾勒出它們的形象與流動,並記錄居民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他致力於挖掘出在時間洪流之下那些逝去的存在與留存的基石之間的戲劇張力。作品曾播出在法國電視國際五台、加拿大TV5電視、Arte電視、Asia Discovery電視、France Culture(法國廣播電台)、台灣藝評 、公共電視、世界報(法國)、Vogue台灣、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央廣播電臺、中國時報等等。他曾在法國、日本(京都國際攝影節KG+)、印尼和臺灣展出。2018年,幸福文化出版社為其出版《臺北原味》(絕版),接著2022年大塊文化出版社為其出版《臺北之胃》。

作品介紹

《窺看自我的攝影師》
《暗訪》
《巷長們》
《老爺狂想》
《商神》
《都市•鐵花》
《悠遊赤峰》
《心中山 Fusion》
MORE

系列活動

活動名稱

活動地點

活動時間

  • 當代館一樓活動大廳

    2023/09/23 Sat.

    14:00 - 15:30

  • 當代館正門口

    2023/10/13 Fri.

    20:00 - 21:30

  • 當代館一樓活動大廳

    2023/10/15 Sun.

    14:30 - 16:30

CLOS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