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歷史—蔡志松

History Re-presented: Cai Zhisong

2014 / 01 / 25 Sat.

2014 / 04 / 06 Sun.

10:00 - 18:00

About 展覽介紹

「再會歷史」或許是這個時代才獨有的特權,一方面,它意味著與歷史招手,小心翼翼地歡迎它來到我們面前,與我們再次相遇;另一方面,這句話也意味著跟歷史揮手道別,兩兩相忘,不再相見。「再會」始終是個矛盾的說法,不僅透露出語言的兩義性,同時也說明了在真實的歷史之中,同樣也存在著這麼兩條交錯的路徑,但是唯一能夠決定這兩種姿態對人們所代表的真實意義,則取決於我們從此時此刻出發,對於過去跟未來的凝視與想像。 “To represent history” is perhaps a privilege unique to this era. On the one hand, the title evokes an image of us waving at history, welcoming it cautiously as it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us again; on the other, the title that is a double entendre also bids farewell to history, expecting to part ways with it. The underlying paradox in the title not only reveals the ambivalence of language bu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reality of history does indeed harbor these two diverging paths. The only way to decide what the two positions truly mean to people is contingent upon us the viewers, in our observation and imagining of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as we embark upon the journey from the here and now. 在創作的領域裡頭,陸續有不同的藝術創作者也在思索著類似的問題—站在古今中外歷史的十字路口上,究竟我們可以擺置自己、或被擺置的位置何在?站在歷史的終結點,或者將歷史暫時懸置,蔡志松透過一系列藝術創作建構了這樣的一個觀想平台,將古今中外各家各樣的作品與文化邏輯撮合在一起,讓它們互相交流、撞擊,從而與身在此時此刻的我們,展開一段漫長的對話,這整個過程充滿神秘,給人的感覺始終像一道美麗而正謹的謎語。 In the realm of artistic creation, many other artists have been considering a similar question: at the crossroads of history, where will we position ourselves, or be positioned? Working at the ending point of history, or perhaps temporarily suspending history altogether, Cai Zhisong constructs an observation deck on which to consider the above question via a series of artworks. He brings together references of works and cultural discourses from different times, allowing them to clash and interact, so that those of us experiencing his creation may begin a long conversation with it. The process of the encounter is full of mystery, as though trying to solve a beautiful, discreet puzzle. 受過學院正規教育的蔡志松,結合個人化的作風和後現代的複合語言,有意觀照和突顯古今中外美學之間,究竟誰主導?誰從屬?的文化課題。本次他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個展,不難發現許多對話的元素和辯證的語境,除了顯露出創作者和中外歷史交手的個人野心,此展也重新提醒了我們有關於主體思維和語言建構的藝術議題。 As a classically trained sculptor, Cai marries his idiosyncratic style to a complex postmodernist vocabulary with the intention of reflecting upon and emphasizing a cultural subject matter: amongst the different aesthetics of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who is in the lead? And who is following behind? From the artist’s solo exhibition at MoCA, Taipei,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various elements in dialogue and dialectical contexts. Aside from revealing the artist’s ambitious attempt to go a few rounds with history itself, the exhibition also re-focuses our attention towards artistic discussions about subjective thinking and linguistic construct.

MORE

LESS

Artists 參展藝術家

本次榮幸邀請知名藝術家參展
Cai Zhisong 蔡志松

蔡志松,1972年出生於瀋陽,2001年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所畢業,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目前居住於北京專事創作。

蔡志松是中國雕塑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年輕有成而頗受社會關注的雕塑家,也是大陸中生代藝術家中,跨界當代藝術與時尚文化的一位先行者。他的雕塑創作根基紮實,早期作品〈夏日〉、〈季風〉,曾先後榮獲中央美院美術館收藏及日本松岡基金藝術獎,2001年獲法國巴黎秋季沙龍「泰勒大獎」,是百年來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2004年獲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獎及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並曾於2011年代表中國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雕塑藝術領域傑出的成就,更使他在2013年被法國《Art Actuel》雜誌評選為「當代一百位頂尖藝術家」;自1998年出道以來,他多次應邀參加海內外各大聯展,2002年後並陸續在北京、上海、紐約、新加坡、德國…等國際城市舉辦大型個展;他各時期的作品已先後被洛克菲勒藝術基金會、希臘美術館、德國雷根斯堡美術館等藝術機構收藏。

蔡志松的歷年創作著眼於對人生狀態的關注和映照,他自述生活與成長的經驗,迫使他思考人性、文化及歷史等問題。同儕藝術家李象群形容他:「…自由地借鑒中外的古典傳統,作品中滲透了一種以有形來表達無形的東西。超越了傳統的具象,而尋求一種共性化的形象,從人的本原意義來表達當代人的生活,具有很深的寓意。」知名策展人及藝評家賈方舟針對他的作品提到:「這些看似具象的物件已經不再是原有的『實存』,而是在材料的轉換中被觀念化、永恆化為一種文化象徵。」


Cai is one of the most iconic figures in the Chinese sculpture scene. A young, successful sculptor with ample visibility, he is also a pioneer amongst his generation of Chinese artists in cross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contemporary art and fashion. With a thorough classical training in sculpture, Cai’s early pieces, “Summer Day” and “Monsoon” were collected by the CAFA Art Museum and won the Matsuoka Family Foundation Art Award. In 2001, Cai became the first Chinese artist to be awarded the Taylor Prize at the Salon d’Automne in Paris in over a century. In 2004, he received the Dean’s Award from CAFA, and won bronze medal at the 10th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in China. In 2011, he represented China in the 54th Venice Biennale. In 2013, his excellence and achievement in the art form of sculpture won him a place in the French magazine Art Actuel’s list of “Top 100 Contemporary Artists.” Ever since his debut in 1998, Cai has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roup exhibitions, and has had numerous solo exhibitions in Beijing, Shanghai, New York, Singapore and Berlin since 2002. His works of different periods can be seen amongst the collections of arts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the Greek National Art Gallery, and the Museum of Regensburg in Germany.

Artworks 作品介紹

Venice Cloud 《威尼斯浮雲》
Cloud Series 【浮雲】系列
Decoding Cai Zhisong 【解密蔡志松】
Rose Series 【玫瑰】系列
Cap 《蓋》
Archive Folders 《檔案袋》
Custom to Motherland 【故國‧風】系列
Ode to Motherland 【故國‧頌】系列
MORE

CLOS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