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多重

2021 / 11 / 20 Sat.

2022 / 01 / 23 Sun.

10:00 - 18:00

  • 策展人

    黃彥穎

  • 參展藝術家

    王仲堃
    江忠倫
    林建志
    廖建忠
    郭奕臣
    張暉明
    焦聖偉
    蘇匯宇

展覽介紹

地址

關於宇宙,前陣子在網路上有個熱門話題:我們在宇宙中的地址是什麼?這個問題帶出了許多有趣的答案,也間接展現了許多人對於宇宙的五花八門想像,當我們用日常的經驗作為參考,來試圖捕捉某種狀態時,其實也多少代表了一種陌生與熟悉之間的角力,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是「本宇宙-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室女座星系團-本星系群-銀河系-獵戶臂-太陽系-第三行星-地球」,相信這裡面的每一個學名,都有其典故,但真正引發我們小小共鳴的,應該還是來自於透過對應某種日常經驗,進而把我們的心帶往遠方的認知過程。
對的尺

「宇宙多重」作為展覽名稱,是一道指向這種感性理解經驗的提問,在字義上,宇宙的「宇」代表的是空間,「宙」則指時間,它概括了我們抬頭仰望的星空中,所能代表的一切未知,但卻難以測量,所謂的度量衡,指的是計量長度(度)、容積(量)、重量(衡)的物理基礎,而要在這個基礎上建立數據,尋找對的尺來作為測量的單位,便顯得相當重要。以天文學來說,最常見的單位是光年,我們可能很難想像,光在真空中傳播一年的距離9.46×1012公里,也就是9.46兆公里有多遠,即便我們用臺灣全長394公里來做比較,也難以有溫度,但換把尺量:「當光從太陽到達地球約需要八分鐘」時,可能就比較容易有畫面了,再以這個基礎推衍下去,我們每天所看到的太陽,其實都是八分鐘前的太陽,月亮則是一秒前的模樣,這似乎就讓事情變得再更有感覺了。
感性單位

本次展覽總共邀請了八位藝術家提供七件作品,作為提供開發感性測量單位的座標,從郭奕臣將一輛老舊農耕車改裝成能自體發電的太空探勘車模型,到張暉明開發出一座能因為欣賞光陰進而令人忘記時間的裝置,焦聖偉以廢棄物作為敲響環保議題的警鐘雕塑,王仲堃用盪鞦韆的經驗來捕捉日常聲響的意義化過程,江忠倫與林建志藉由尋寶及組裝的遊戲來創造神話凝視,廖建忠幽默體現文化歡愉與文明代價的寓言,以及蘇匯宇透過補拍70年代對於未來的揭示,來與被印證的現代做對質,皆為饒富探索意涵,且能透過參與進而激發出更多想像的時空。

據說,宇宙仍以難以估量的速度在不斷地擴張中,而即便有一天人類能達到光速,也將永遠無法追上宇宙的盡頭,然而,最棒的天文學家總是活在想像中,而當被動的理解只能成為信仰時,主動的想像則讓我們成為光。

MORE

LESS

策展人與參展藝術家

黃彥穎
王仲堃
江忠倫
林建志
廖建忠
郭奕臣
張暉明
焦聖偉
蘇匯宇

黃彥穎(b.1981,臺灣屏東),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重要個展包括「停在神旁邊——黃彥穎個展」(非常廟藝文空間,2013)「愛要即時——黃彥穎回顧展」(臺南加力畫廊,2010)、「閃光——黃彥穎個展」(非常廟藝文空間,2010)。
創作媒材涵括繪畫、雕塑、攝影、錄像、裝置等,於2009年及2012年,獲選文化部國際視覺藝術人才交流計畫,至紐約ISCP國際藝術工作室及巴黎西帖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藝術村駐村,2012年同年亦受ACC亞洲文化協會贊助前往印尼智美蒂Cemeti Art House駐村。
擅長操作意義與形式之間的符號轉化,並期待於過程中生產出可在思想中多重運動的意義媒體,著有個人攝影集《President》,於2016年創立「自己出版社」,2019年、2022年擔任台電公共藝術祭「奧拉之城」總策展人。

王仲堃(b.1982,臺灣高雄)自2006年開始投注在結合動力機械與聲音藝術的創作,致力於造聲機械的研究,將觀眾作為聲響的動能,一直是他創作的重要脈絡。他將聲音衍繹為一種資訊型態,資訊的傳遞、編碼、解碼的過程,皆可以不同媒材延伸呈現,不斷思索如何更直覺的介入,創造出單純且好玩的體驗,嘗試以不同的手法,讓觀眾在參與的過程中傳達「聲音的本質」。

江忠倫(b.1979,臺灣臺中),擅長以多樣的創作形式表達個人脈絡歷史。
作品主要側重於通過生活的日常來表現藝術景觀,使日常生活與藝術實踐之間相互影響,揭示平淡本身存在異於奇觀的低限力量。
2009年與黃彥穎、蘇育賢共同創立「萬德男孩」藝術團體,以輕鬆、有趣、幽默、荒誕的無厘頭與創作對話並藉以消解和解構藝術的壁壘。

林建志(b.1985,臺灣雲林),以木材質為主要創作的手法,初期創作方向為造形語彙與消費文化的連結,近年來關注於工作過程後所產出剩餘物的可能性。

廖建忠(b.1972,臺灣臺北)初期以藝術團體「國家氧」的創作發表為主,之後個人以一系列命名為《表面工程法》的作品/技術名稱做為其創作主軸,試圖用一種模型擬仿的方式,模擬虛有其表的真實事物,藉由輕鬆的想法和縝密的技術,探討真實與擬仿的權力關係。

郭奕臣(b.1979,臺灣高雄)的創作藉以不同的媒材形式,形構一種詩意兼具情境式的獨特語彙,作品的核心關注於環境和內心歸屬感的消逝與飄蕩的精神狀態,並透過不存在的狀態去顯現對生命本質的探索。

張暉明(b.1984,臺灣臺中)關注當代影像與身體感知的美學。擅長新媒體、機械動力裝置、空間裝置等創作形式,同時跨足劇場舞台與多媒體領域。
作品探索鏡像/影像、身體/空間/速度的本質,透過將物件特異化地加上震動的手法,試圖喚醒被忽略習慣的視覺能力之外,隱伏其中的時間與速度的體驗。

焦聖偉(b.1979,臺灣臺北)擅長複合媒材的雕塑裝置,近年多以繪畫為創作主軸。形式上以黑白線條的肌理,描繪當代種種疏離的情狀,透過符號性的交織俱現失衡的意象。2011年與藝術家呂沐芢共組創作團隊「眼蟲計畫(Euglena Program of Art)」。眼蟲,意指生命最初的形態,衍生多樣奇特的生命形式,以此映照即興創作的基調,沒有草稿,創作的過程即是兩人以圖像對話的過程,似大自然中互相依存與相稱的生命體系,其作品畫面亦如同生物處在自然界一般自然的繁衍生長或遮蔽消失。

蘇匯宇(b.1976,臺灣臺北)以錄像、攝影與裝置藝術來探討記憶、身體政治、戒嚴與意識型態建構的關聯。蘇匯宇認為,透過其創作方法可以為那些來自過去的,那些未完成的、被禁制的以及被誤解的東西進行不同的解讀,從而得到新的啟示,或開展積極的歷史觀點並面對未來。其《未來的衝擊》一作獲高雄市電影館「高雄拍」獎助,以三頻道裝置形式首展於「烏鎮當代國際藝術邀請展」,並獲邀參展2019年深港建築城市雙城雙年展、2020年馬賽數位想像雙年展與2021年新加坡國際影展。

作品介紹

《搖擺笛2號》
《黑夢一號》
《黑夢二號》
《黑夢三號》
《黑夢四號》
《黑夢五號》
《運転生活的終點站》
《先鋒計劃》
MORE

教育活動

活動名稱

活動地點

活動時間

  • 當代館一樓活動大廳

    2021/12/05 Sun.

    14:00 - 15:30

  • 當代館一樓105展間/活動大廳+展場

    2021/12/05 Sun.

    10:30 - 12:00

兒童學習單

最小型的兒童刊物

「宇宙多重」學習單正面

「宇宙多重」學習單背面

CLOS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